您现在的位置: 国韵首页 >

为什么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如此缓慢?

作者:fun88乐天使 为什么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如此缓慢? 2018-06-14 11:22:54 为什么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如此缓慢? 117

       1.引进 高质量的音乐剧太少。确实引进的高质量的音乐剧太少了,而且最近的音乐剧引进都开始走“热闹风”。妈妈咪呀,Q大道什么的。表演和唱功要求都不是特别高,主题也比较适度,图个乐。真正特别走心的,Billy Elliot,Annie,South Pacific这种级别的,目前太少太少。
       2. 歌剧与音乐剧的混淆。很多人还是认为进音乐剧剧场是去听那些只唱元音的、一句词唱八遍的、以音乐为主导的歌剧的,而不是以故事为主导的音乐剧的。说实话我也受不了听两个半小时不同频率的元音的……
       3. 失败的音乐电影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很多音乐电影的导演对于改编音乐剧这个环节理解的是不透彻的,没有处理好非现实主义的音乐剧和自然主义的电影之间的衔接关系,导致众多音乐电影不伦不类,让很多以电影为主要消费的观众上来就直接认定自己对“说到一半唱歌”这样的表现方式欣赏不能。但其实很多时候是电影思路的问题。《悲惨世界》是最近几年一个比较贴切的例子。这里面唯一就是安妮·海瑟薇吃透了音乐电影的表现思路,其他人都相当混乱,“用自然主义的方式唱歌”。所以电影什么都没拿到,但就海瑟薇拿到了女配,还是比较中肯的。
       4. 本土制作音乐剧总体一般很多的Overacting + 主创理解不深刻,导致本土音乐剧还有些路需要走。
       5. 主力消费观众认知程度这是一个我一直在想并且考证的观点。还没有特别好的成套的论据。而且说出来有些伤人。具体的观点我用一种折中的方式说:音乐剧这项艺术由于对于主题的高度简化,需要有一定生活阅历或理解的人才能很好地欣赏,因为音乐剧中大量符号甚至有些直白的歌词只有对应丰富的内在体验能产生共鸣。而对于没有这层理解的人,可能就会感到,“哦,就这?就完了?好肤浅。” 生活有个三个层面,看山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很多音乐剧需要的是第三层观众,他们一定程度上阅历丰富,有理解,已经返璞归真了,越过了看山不是山的阶段,看山还是山了,开始追求生命中最简单但是真挚的东西。音乐剧高度抽象化。它太简单,太不复杂,导致如果阅历不足够,很难产生共鸣。而如果阅历和理解达到了,就可以星火燎原。上个礼拜看了几遍Wicked, 由于是single ticket rush, 每次都坐在不同片区,可以看到不同观众的反应。一般说来,年轻观众,一般对于Defying Gravity这种歌反响很热烈,而作为美国戏剧主力军的中老年观众也会很开心,不过他们在听类似Wonderful和For Good这类歌的时候,才有强烈的反应,而年轻人反而觉得这些是鸡肋,因为像 "Wonderful" 里面的词 “A man's called a traitor - or liberator. Rich man's a thief - or philanthropist. Is one a crusader - or ruthless invader? It's all in which label is able to persist"这样,如果你对这些词汇脑海中没有相关理解和经历,它们只是很抽象。而对于很多有经历的人,他们能很好立马被脑海中对应的景物共鸣。

免责声明: 《为什么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如此缓慢?》 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QQ:2446111314)

为什么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如此缓慢?

推荐文章

  • 热门课程
  • 解答
  • 为什么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如此缓慢?
  • 你真的了解音乐吗?

音乐考什么?

能考哪些大学? 集训多少钱?

如何备考? 音乐流程?

有哪些专业? 音乐时间?

  • 精彩活动
  • 免费报名试听
  • 姓名

  • 班型

  • 年级

  • 手机号

为什么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如此缓慢? 最新报名成员

赵*

180****9406

已报名

侯*明

150****4083

已报名

张*文

135****9799

已报名

严*铭

166****3466

已报名

解*泷

159****8781

已报名

黄*杰

135****6962

已报名

女*

136****5620

已报名

151****3607

已报名

董*

158****8910

已报名

高*宣

130****3005

已报名

  • 热门标签